绵阳市人民检察院、绵阳市妇女联合会共同发布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优秀案例(三)
魏某某与四川省A市民政局
行政确认检察监督案
2003年3月,魏某某与成某在四川省某县某镇登记结婚,后结婚证遗失。2022年为办理房屋产权证向四川省B县民政局申请补办结婚证时,魏某某被告知其于2008年10月与王某在四川省A市民政局办理了结婚登记,致其无法补办结婚证。魏某某找民政局和公安局解决未果,遂向四川省绵阳市C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A市民政局2008年10月作出的结婚登记,并判令A市民政局承担务工损失1万元。人民法院以超过起诉期限为由裁定不予立案。
2023年3月,魏某某不服行政裁定申请检察监督,绵阳市检察院指定辖区内A市检察院依法受理。
检察机关受理后重点开展以下调查核实工作:一是走访魏某某户籍地村委会、户籍地派出所,了解到魏某某与成某结婚后长期生活在该村,未听说其与王某结过婚。户籍干警辨认出在A市民政局结婚登记的身份证系临时身份证,无法判断其真实性。二是走访A市民政局、B县民政局和档案馆调取魏某某结婚登记原始资料,对魏某某两次结婚登记照片进行比对,初步确认与王某结婚登记的并非魏某某本人,可能存在冒名婚姻登记。三是调查王某及其母亲,得知“魏某某”在与王某结婚次日即携礼金4万余元“失踪”,可能涉嫌诈骗。该妇女除照片和指纹外无任何身份信息,检察机关借用公安科技办案手段,将结婚登记上“魏某某”照片,在人脸大数据中进行识别,初步锁定疑似人员,并将刑事犯罪线索移送A市公安局。四是考虑到是否能顺利补办结婚证已经是魏某某的“急难愁盼”,而刑事案件办案周期长,检察机关决定放弃等待刑事案件结果,转向能直接证明冒名婚姻登记的指纹鉴定。因鉴定费用昂贵,魏某某丈夫患糖尿病,家庭困难,在得知公安机关已对刑事犯罪线索立案侦查时,检察机关第一时间联系公安机关,协商由公安机关进行指纹鉴定。最终,鉴定出魏某某的指纹和与王某婚姻登记“魏某某”的指纹并非同一人,魏某某确被她人冒名婚姻登记。
为切实化解行政争议,2023年5月11日,检察机关组织魏某某和王某及其母亲、A市民政局召开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听证员。会上,王某及其母亲对魏某某当面辨认,确认在场魏某某与和王某结婚“魏某某”不是同一人。检察机关一一展示调取的证据,为撤销结婚登记奠定基础。听证员对证据来源、证明目的和当事人进行详细提问。A市民政局介绍当时结婚登记无网络信息,只要符合形式要件即能办理结婚登记,当庭认可该婚姻确系冒名登记。听证员评议后提出意见:一是法院对魏某某的诉请以超过时效为由不予立案正确;二是魏某某与王某的结婚登记确系冒名登记应予以撤销。
A市检察院认为A市民政局以她人冒用的魏某某身份信息与王某办理婚姻登记存在错误,依法向A市民政局制发了检察建议,建议该局依法撤销案涉结婚登记。A市民政局收到检察建议后,及时撤销了案涉结婚登记,消除了魏某某补办结婚证的障碍。通过听证会释法说理,魏某某明白了法院是因超过时效依法不予立案,该裁定正确,便主动撤回检察监督申请。
为根治此类问题,A市检察院与A市民政局沟通协调,会签《关于建立妥善处理以冒名顶替或者弄虚作假方式办理婚姻登记问题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围绕信息共享、程序衔接、争议化解全面加强协作配合,妥善解决和有效预防因冒名顶替或者弄虚作假的方式办理婚姻登记引发的各类纠纷。
(一)上下联动,平级配合,凝聚办案合力。检察机关主动适应人民法院行政诉讼一审案件集中管辖改革,建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一体化联动机制,整合行政检察办案力量。本案中,由绵阳市检察院牵头,争议所在地A市检察院与集中管辖地C区检察院协作配合,既缓解集中管辖地C区检察院人少案多压力,又发挥A市检察院就近调查和化解矛盾的优势。
(二)抽丝剥茧,深耕细作,还原案件事实。检察机关办理行政监督案件时,能动履职,充分发挥调查核实职能,尽力还原案件事实,解决申请人的急难愁盼。本案中,检察机关既采取传统办法方式,又借助“外脑”,采取高科技人脸识别办案手段,最终查明申请人确被她人冒名婚姻登记,还查实冒名疑似人员线索,将涉嫌诈骗的刑事犯罪线索移送公安,维护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
(三)公开听证,释法说理,防范未然风险。检察机关办案过程中,充分发挥听证平台的作用,有效化解矛盾。本案中,检察机关通过公开听证阐明冒名婚姻登记应被撤销的理由和法律依据,并充分释法说理,民政部门迅速作出撤销决定,王某对撤销婚姻登记无异议,魏某某对法院不予立案裁定息诉服判。
(四)会签机制,打通“堵点”,消除“痛点”。检察机关以个案为契机,与行政机关建立协作机制,达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惠及一方的社会效果。本案中,为打通司法程序无法解决问题的“堵点”,消除当事人和行政机关的“痛点”,A市检察院与A市民政局及时会签机制,为化解存量、预防增量提供了机制保障。
来源:绵阳市人民检察院
供稿:孟瑞廷
编辑:郭 锋